謚號有謚法,那廟號的選字標準是什麼?
文章分類:西周
你也會想看的:周幽王寵妃褒姒和妲己的異同之處
給皇帝起“謚號”的傳統起於周代,謚號代表著皇帝死後人們對其一生功過的總體評價。
最早時候,隻有“美謚”和“平謚”,就是要麼誇前一任皇帝,要麼即使不誇也不能批評皇帝。到瞭周厲王被推翻以後,由於這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周厲王實行暴政,搞得確實太不像話,所以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瞭對皇帝的“惡謚”,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差評”。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的謚號都是“美謚”,比如皇帝有經天緯地之才,或者起碼勤奮好學,那麼可以給個“文”字如漢文帝劉恒、魏文帝曹丕等);
如果這皇帝有著開疆拓土或者平定禍亂的巨大功業,那麼則可以謚號為“武”如戰國時趙武靈王、漢武帝劉徹、魏武帝="/caoman/">曹操等);
“容儀恭美曰昭。有儀可象,行恭可美”,原來長得帥也可以獲得“美謚”,比如漢昭帝劉弗陵,雖然21歲就英年早逝,但很可能是因為他“生與眾異”大概是長得英俊魁梧),又沒犯過什麼大錯誤,所以最終獲得瞭“昭”的美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