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明代最著名女書畫傢,與衛夫人、管道升並稱“墨壇三大才女”
在中國歷史上,以書法、繪畫、詩詞聞名於世的女性屈指可數,其中明代有一位才華出眾的女子,是繼東晉衛夫人、南宋楊妹子、元代管道升之後出現的又一名集詩、書、畫於一身的大才女。她就是邢慈靜,明代著名書畫傢,與東晉衛夫人、元代管道升並稱為“墨壇三大才女”。
邢慈靜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藝術熏陶,其哥哥邢侗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傢和文學傢,對於她的藝術生涯特別是書法風格影響極大。邢慈靜人生坎坷,命運悲慘,因受姐姐婚姻不幸的影響,28歲才嫁給馬拯時任山西大同知府),雖與夫君感情深厚,但因馬拯仕途升遷、雙親辭世回鄉奔喪等原因等因素,夫婦奔波勞碌、離多聚少。青年時期邢慈靜相繼喪父、喪母、喪夫,特別是萬歷44年間馬拯在赴任貴州左佈政使的途中病死,對其造成沉重的打擊。中年時期,邢慈靜唯一的兒子病死,晚年18歲的愛孫又意外死亡,兩度白發送黑發人,使其再三經受焚心刻骨之痛,陷入悲痛欲絕、淒苦悲涼的境地。
邢慈靜多才多藝,詩、書、畫造詣深厚,是明代最有才華的女性,《武定州志》記載:“慈靜,博學善屬文,詩有清致,書畫俱稱絕品,與兄侗齊名”。邢慈靜受益於傢庭濃厚的文化氛圍,才華深得邢侗的真傳,書法高古遒勁,清峻秀雅,開創瞭女性書法新風尚。邢慈靜繪畫技藝高超,擅畫觀音、草木竹石,清代名傢贊譽她的作品“用筆如玉臺膩發、春日遊絲,筆法超凡、墨痕愈細,神氣如生”。邢慈靜擅長詩詞,詩歌詞清麗句,婉轉含蓄,情真意雅。《臨邑縣志》記載:邢慈靜出嫁之前贈詩九嫂:“八月仲秋辭九嫂”。楊氏和詩:“九日重陽盼八姑”。姑唱嫂唱和傳為千古佳句。邢慈靜在《追筆黔途略》中描寫的孤兒寡母、單帆孤舟、漂泊於危山險水途中的淒苦情景,讓讀者潸然淚下,明末清初著名畫傢詩人王士祿贊之“文筆高古,存班惠姬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