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之境 蕩滌心性——郭熙《早春圖》與山水畫入門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讀《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有感
《早春圖》是郭熙以林泉之心授意山水的最佳實踐,也是郭熙實現其藝術創作理想與山水情懷雙重取向的典型之作。無論從摹寫技法、構圖經營,還是文人意趣,《早春圖》都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承載著個人與時代的雙重內涵。
《早春圖》郭熙北宋縱158.3厘米,橫108.1厘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郭熙的《早春圖》以粗闊扭曲的線條,描繪山石輪廓,再用幹濕濃淡不同的墨色,層層皴擦出巖石表面的紋理,因為形狀像卷曲的雲塊,所以稱為“卷雲皴”。樹木枝幹虯曲,枝椏像伸指佈掌的樣子,稱為“蟹爪枝”,是承襲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
《早春圖》郭熙 局部)
畫面描寫的是早春即將來臨的山中景象:冬去春來,大地復蘇,山間浮動著淡淡的霧氣,傳出春的信息。遠處山峰聳拔,氣勢雄偉;近處圓崗層疊,山石突兀;山間泉水淙淙而下,匯入河谷,橋路樓觀掩映於山崖叢樹間。在水邊、山間活動的人們為大自然增添瞭無限的生機。山石間描繪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態各異。樹幹用筆靈活,樹多蟲枝,枝條上多有像鷹爪、蟹爪之類的小枝。畫中山石以抑揚頓挫、粗細有變十七的墨筆勾勒,皴法多用“舌壇皴”,揮灑恣意,具有幹濕濃淡的效果;有的石頭形狀奇特像鬼臉,而遠山又“多正面,折落有勢”。整幅畫用筆勁健、精練,筆法生動多變,用墨清潤秀雅,氣格幽靜清曠而又渾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