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殤,神醫扁鵲藥王孫思邈早已名言
文章分類:春秋
大傢都知道扁鵲這個名字。這位與華佗齊名的天下神醫。這裡小編帶入一片關於扁鵲三兄弟的文章。
魏文侯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自嘲道:“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問道:此話怎講?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傢。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間,而名出聞於諸侯。”像我這樣針藥並施,開刀投“毒"之人反而成瞭名人。先不說這個故事真否存在,但從其中描述的環節:“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可見扁鵲在疾病未發之時已經察覺到端兒,征求桓公及早幹預,以及對整個病理的延續發生描述的清清楚楚來看絕對可稱為”上醫“,但卻說“扁鵲最為下”,道出瞭上醫的最基本要求“謙虛博學”,而不是有些“養生專傢”的“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的描述。
這裡跟大傢解釋一個中醫書裡詞,“上醫治未病”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一個人還沒有生病,直接就“消滅掉”會生的病,也不是說一個人馬上要生病,直接就阻止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