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處世要超然,坦蕩而達觀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讀書種子”邵雍: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蘇軾將城西北角一廢舊之臺修葺一新,政事之餘,邀請同僚登臺遠眺,談詩論文,抒發胸臆。其弟蘇轍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意,為此臺命名“超然”,並作《超然臺賦》予以贊詠,引發蘇軾《超然臺記》橫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今日知行君與大傢共賞蘇軾的《超然臺記》,領略其“超然”精神。
中國歷史與北宋現實的交接點,恰巧成為蘇軾文學創作靈感的觸發點。與其說《超然臺記》是一篇建築物的題記散文,還不如說是一篇人生哲學論文,一首從人生憂患中解脫出來的哲理詩。
對讀者來說,倘若在煩惱時沉吟此文,在痛苦中咀嚼其味,或許能獲得“超然”的效果。人在社會上生活,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失意,這時常常會想到遁世。由於生存條件的限制和人的社會屬性的限制,隱逸山林,不食人間煙火,又是不現實的。從人生態度來說,隱逸遁世也是消極的、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