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維新思想是怎麼形成的?
甲午戰爭的失利以及《馬關條約》的簽訂,給予瞭一向對中國的文化和制度有著堅定信心的譚嗣同巨大的觸動。他的思想經此重創之後,發生瞭根本的變化。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雖然平時時常討論中外之間的關系,關心中外事務,但長期以來一直不得要領。經過瞭甲午戰爭失敗的巨大刺激,他才真正開始用心去思考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通過仔細研究中外幾十年來的社會變化,探討這些變化的原因及相關因素。他再也不敢像原來那樣一味地肯定自己而否定西方,不敢再忌諱談起自己的短處而貶低外國的長處,不敢再固守一己之見,做井底之蛙而泥古不化,再也不敢不擯棄自己的舊說而向西方國傢學習,以期取長補短來改善自身。此時的譚嗣同,開始堅決反對守舊,主張向西方學習,進行變法。
譚嗣同的“隨時而變”的哲學思想在《石菊影廬筆識》中已經形成。面對甲午戰爭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這一思想進一步發展,開始相信並宣傳西方的進化論,形成瞭自己的“日新說”,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處於競爭當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人類不能回避的公理。如果不能在競爭中取勝,就會導致亡國滅種的危險。而各類競爭中,中國和外國是一種競爭,商務和貿易是一種競爭。中國和西方國傢間的競爭在今天已經形成瞭勢不兩立之勢,中國必須努力發展,同西方國傢力戰,才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則中國就必須變法維新,適應時代發展的形勢。因為宇宙萬物都在發展變化,新陳代謝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所以要不斷求變求新。隻有新才是有生命力的,隻有新才能使中國跟上時代的腳步。譚嗣同指出,宇宙間萬物以新作為存在的方式,人以新為生命的根本,而新又是一種暫時的狀態,早晨強盛的,晚上可能就變成瞭衰弱;今天的神奇,明天就有可能化為腐朽。隻有不斷地更新,才能免於被淘汰和滅亡的命運。為此,譚嗣同提出瞭自己的主張,那就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實行全面的變法。他在反對守舊派散佈的反對向西方學習的種種謬論時指出,隻有“盡變西法”,中國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