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望族耿如杞:不拜魏忠賢像幾被斬首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美極!董其昌《法衛夫人楷書冊》書法作品欣賞
人物名片:耿如杞(1578—1631),字楚材,明末人,《明史》有其列傳。
祖籍山東館陶,其曾祖耿邃於明初隸屬平山衛軍籍,宣德年間遷入聊城東昌府,後世代定居於此。歷任戶部主事,倉場監督;兵部職方司主事,職方郎中;陜西神木參議兵備;河南遵化兵備副使,敘功加參政;太仆寺卿,特授統議大夫,提督雁門等關,巡撫山西,督察院右僉都禦史。著有《中丞公集》六卷、《外集》一卷,已失傳。《館陶府志》稱其“文似蘇長公,奏議似陸宣公,詩宗李杜”。
耿如杞一生命運多舛,伴隨著明末政治的動蕩而起伏顛覆。仕途上他三起三落,兩次被論斬,一次僥幸活下來,第二次因崇禎二年(1629)在勤王事件中所率領的軍隊兵嘩被逮,於崇禎四年(1631)十月二十六論斬,死時年僅54歲。耿如杞死時,也正是明朝內外交困,行將滅亡之際,縱觀其個人仕宦經歷,頗能管窺明末政治環境及其走向滅亡的過程。
初次入仕,被彈辭官
萬歷畫像
耿如杞是在萬歷四十四年(1616)考中進士以後步入仕途的。開始被授予戶部主事。在擔任戶部主事期間,他面對部內管理上的一些紕漏,大膽求新,“厘剔倉弊”,使得部內的不良景況得到很大的改觀,受到上司和周圍人的好評,在小范圍內初露頭角。而此時的大明朝在歷經二百多年的極端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後,積重難返,逐步走向衰亡。內憂如此,還有來自周邊少數民族的威脅,尤其是東北日漸強大的後金建州部落,成為明朝最大的邊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