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為什麼要看蘇東坡
文章分類:北宋
■蔡輝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傢,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傢,是新派的畫傢,是偉大的書法傢,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這是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的序言中寫下的話。
在文學史上,有“蘇海韓潮”之說。韓指韓愈,其文跌宕張揚,不避險峻,如大潮之壯麗激越;蘇則指蘇東坡,在氣勢磅礴、縱橫千裡外,別有一份深沉、寬闊,無邊無際。
確實,很少有人能像蘇東坡這樣,在文章、書法、詩、詞、繪畫、哲學等不同領域均登上時代頂峰,而與此同時,蘇東坡還是一個有趣的人——會講笑話,會享受生活,甚至還能在庖廚間優遊。
蘇東坡簡直活化瞭“瀟灑”二字,而這二字,為後人解讀蘇東坡提供瞭一把鑰匙。
蘇東坡為什麼要“瀟灑”?因為他處在一個變動的時代中。
首先,社會結構改變瞭。
宋代正處“唐宋變革”的關鍵期,“以血胤定終身”的貴族制度崩潰,“以能力別進退”的平民制度漸次萌芽。但從唯德是舉轉向唯才是舉,就需創造出一套全新的價值體系來與之匹配,這註定是一個艱難的社會博弈與磨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