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新詩的抒情傳統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詹天佑為什麼一生都不納妾?
多年來,以徐志摩詩歌為母本的文學研究一直是研究領域的重鎮,不僅角度多樣,而且成果豐碩。從具體研究對象來看,包括詩歌流派的宏觀分析和具體作品的微觀剖析等;從藝術評價視角來看,包括意識形態批評和哲學美學視角等;從批評觀照視域來看,包括藝術技巧品評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從文藝研究方法來看,包括西方美學批評和中國詩學溯源等。本文擬以中國抒情傳統為切入視角,從徐志摩詩歌創作之詩旨、詩體、詩語、詩命等四個向度,探索徐氏詩歌的東方美學蘊藉。
詩旨:從“興”到“怨”、從“發乎情”到“止乎理”
詩旨,是指詩歌在內蘊上、旨意上、標的上的指向。通過分析徐志摩新詩的詩旨,不難看出其中無處不在、噴薄而出的濃烈情志抒發。如徐氏本人所說,他的文學創作像是“跑野馬”。所謂“跑野馬”固然不指放肆的言語堆砌和無邊的隨意胡寫,而是指一種恣意任情、信筆拈來的美學追求。陳夢傢說,“志摩的詩是溫柔的、多情的、自由奔放的,更多一些個人的情感”。統觀志摩詩歌,不難發現其中都激蕩著纏綿穠艷又婉轉復沓的深情。然也,筆者以為蓋可用“發乎情、止乎理”來淺概徐詩。如山洪暴發的詩情化作繽紛的花雨,化作美如嬌娘的藤葉上天然去雕飾的詩裡行間。這樣的詩任誰能說不美,任誰能說不表達最深底裡的抒情美學追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