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明朝對香料的需求(一)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寧德一寺廟裡竟建起城隍廟 曾為建文帝舉兵反燕據點
明朝鄭和下西洋實在是中國古代航海史的壯舉,如果不停頓地繼續進行,改變歷史不是沒有機會。鄭和下西洋官方的口徑是營造“四海歸順,萬國來朝”的局面,指導思想是“天朝上國”的理念。而背後不可告人的目的,據說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古代畢竟“血統至上”,朱棣畢竟是奪權,底氣不足。但除此些原因之外,明朝對香料的需求也是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之一。
香料從漢代開始傳入中國,逐漸出現在祭祀,飲食,甚至裝飾美容等各個方面,但因全靠進口而價格不菲,古代一直是貴族和財富的象征。明朝宮廷日常用香名目與數量非常驚人,並特設司香的職位專門管理香料的日常用度。《明史》中載:”有內府供用庫,掌印太監一員,總理、管理、掌司、寫字、監工無定員,掌宮內及山陵等處內官食米及禦用黃蠟、白蠟、沉香等香“,其官至正七品或正八品,專門負責皇宮祭祀、皇親貴族出行時的用香。
而實際上明朝皇傢的用香確實巨大,自古皇傢註重祭天祀祖,這其中一項重要的宗教信仰活動就是焚香。明朝初初,在太嶽、太和山宮觀祭祀所用的各種香料,需7000斤有餘,而全國使用的總量達到前述用量的五六倍之多。到世宗( 1521—1566)初年,宮廷買瞭沉香、降香、海漆諸香十多萬斤,還不夠使用。嘉靖二十九年( 1551)六月辛酉,要求采辦“沉香七千斤,大柱降真香六萬斤,沉速香一萬二千斤、速香三萬斤、海添香一萬斤、黃速香三萬斤”等香品,戶部亞歷山大,請求酌情減量,但不被批準。到萬歷年間,每年需求的香料品種總量也在2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