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君:《老子》版本說略
文章分類:春秋
《老子》版本之蕪雜,在中國學術界罕有出其右者。王弼註本、河上公註本、嚴遵《老子指歸》、傅奕本合稱傳世本中的四大體系。其中王弼註本和河上公註本的影響尤其廣泛。河上公本多被道教人士和下層民眾所推崇,王弼本則廣為文人學士所喜好。此外,還有唐代景龍碑本等版本也有一定影響。20世紀以來,馬王堆帛書《老子》甲乙本、郭店竹簡本、西漢竹書本又名北大竹簡本)等文獻資料先後問世,為老學研究增加瞭新材料,帶來瞭新活力。以下依據學界現有研究成果,撮其要點加以綜述,旨在為初學者提供一個參考坐標。
一
《漢河上公老子道德經章句》。河上公又稱河上丈人,姓名不詳,其生活的時代有秦、西漢、東漢、魏晉諸說。“詳其詞旨,不類漢人,殆道流之所依托歟?相傳已久,所言頗有發明,姑存以備一傢可耳。”《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1934頁)《老子河上公章句》把《老子》分為81章,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合稱為《道德經》,並在每章的前面冠以章題。這是現存最早的《老子》註本。今傳有敦煌六朝唐寫本、宋刊本、明刊本、道藏本等,通稱河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