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為何會發生董卓之亂?
公元189年5月漢靈帝駕崩,一場權力火拼隨即在帝都洛陽展開。大將軍、外戚何進被宦官殺掉,袁紹等人又屠殺宦官。涼州軍閥董卓趁亂進軍洛陽,廢掉剛繼位的少帝劉辯,立劉協為帝漢獻帝),自為相國、獨攬大權,並放縱其羌胡化的涼州士兵奸淫擄掠。
外戚、大將軍何進
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舉國憤慨,地方州郡長官起兵結成關東聯盟合力討伐。董卓挾持獻帝、驅使洛陽百萬人口西走長安,手下士卒肆意燒掠,洛陽周圍二百裡內盡成瓦礫。董卓被呂佈刺殺後,其部將繼續作亂、自相殘殺,長安城白骨累累,關中地區人口損失殆盡,兩京都市區的繁盛毀於一旦。繼羌漢戰爭、黨錮之禍和黃巾起義之後,董卓之亂終於摧毀瞭帝國根基,軍閥豪強紛紛登場,漢末三國的大亂局開啟。東漢末年為何會發生以涼州武人為主角的董卓之亂?僅僅是機緣巧合嗎?為什麼不是並州、幽州等地的邊疆武人扮演東漢終結者的角色?其實,位於關東地區的東漢朝廷以及士大夫集團與涼州軍民矛盾由來已久、源遠流長。邊鄙涼州:強悍尚武之人才能生存涼州,又稱西涼,東漢時的涼州大致包括今甘肅大部、寧夏西部、青海東部。涼州東部處於黃土高原西緣;中部有黃河眾多支流沖積形成的谷地;西部就是著名的長1000公裡,寬不到100公裡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一帶多為荒漠,也有源自祁連山的河流灌溉的綠洲和草原。涼州既有農耕地區,也夾雜著宜於放牧的草原,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在此交通融合。但涼州更是雙方必爭之地,早在戰國時期,秦國就驅逐瞭處於涼州東部的西戎等遊牧部族,設置瞭隴西、北地等郡。對於漢人來說,當時的河西走廊還是化外之地。漢武帝在位的前121年,霍去病兩次遠征河西、大敗匈奴,武威、酒泉、張掖、敦煌等地從此進入中原王朝的版圖,成為涼州的河西四郡。以涼州為主體的西北邊疆長期與匈奴等遊牧部落處於戰爭狀態,早就形成勇武彪悍民風,所謂“高上勇力,人精騎射”。西漢精銳的羽林和期門騎士,主要從“六郡良傢子”中挑選,這六郡中就有四郡隴西、天水、安定、北地)屬於涼州,李廣、趙充國、甘延壽等很多西漢名將都是六郡良傢子出身。兩漢一直就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說法,涼州就屬於關西函谷關以西,包括涼州和三輔等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