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朱祐樘為什麼會被稱為中國第一好皇帝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自成、張獻忠的流寇作為, 踢瞭大明狠狠的一腳
孝宗即位以後,查獲一個文件夾,上面都署名為“臣安進”—是萬安的奏折,每一件都是向皇帝推薦“房中術”的秘方。孝宗派太監懷恩帶著這些奏折前往內閣,傳達他的口諭:這是大臣應當做的事嗎?
從秦至清的帝制時代,值得稱道的好皇帝屈指可數,除瞭打天下的開國君主,大多數守成君主,實在難以恭維。何故?這批人從小在深宮高墻之內成長,沒有經歷磨難,耳邊一片阿諛奉承之詞,養成剛愎自用、驕奢淫逸的習性。指望他們力挽狂瀾,難矣哉!清朝初年的歷史學傢谷應泰對此有一段精辟的議論,頗值得細細品味。他說:“人主在襁褓,則有阿姆之臣;稍長,則有戲弄之臣;成人,則有嬖幸之臣;即位,則有面諛之臣。千金之子,性習驕佚,萬乘之尊,求適意快志,惡聞己過,宜也。”
當然,也有例外。谷應泰的這段話是在評論明孝宗朱祐樘時說的,在他看來,孝宗就是例外:孝宗恭儉仁明,勤求治理,身邊多是高風亮節、敢於直言極諫的大臣,原因在於,他多方征求方正之士,杜絕嬖幸之門,抑制外戚,制裁太監。他在早朝之外增設午朝,頻繁召見大臣,訪問疾苦,尋求治安之道。所以弘治一代,號稱“眾正盈朝”。
這和孝宗的素質很有關系。他在太子時期,得到博學多才的程敏政、劉健等人的指點,熟讀經史,養成“仁孝恭儉”的品格。即位後仍然手不釋卷,經常閱讀《孝經》、《尚書》、《朱熹傢禮》、《大明律》,稍有疑問立即請教儒臣法吏。無怪乎人們稱贊他是明朝最為遵循儒傢倫理規范的皇帝。他即位以後,撥亂反正,罷黜佞幸之臣,對內閣、六部作瞭大幅度的人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