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正己修德 廉潔愛民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蘇軾最具睿智思考力的詩句: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關心民瘼
曾鞏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豐人,“唐宋八大傢”之一。曾鞏廣泛涉獵經史子集,但其思想與處世皆專註於儒學一傢。曾鞏對儒傢思想的堅守,以及以儒傢思想為出發點的為政原則、生活作風和著述風格,在歷代儒者中都是非常鮮明與突出的。
公元1057年,39歲的曾鞏進士及第,開始瞭長達二十年的仕宦生涯。有學者將他的為官經歷概括為四個階段:初登仕途,任太平州司法參軍;館閣十年;轉徙七州;晚年重返朝廷,再登館閣,擢升中書舍人,其中館閣十年與轉徙七州是他非常重要的經歷。
館閣十年,曾鞏全身心投入到編校古籍的工作中。曾鞏每編校一書,都親自撰序。他寫的序“以史明道”,成為他散文著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學性毋庸置疑,其文獻意義亦為世所公認,清代姚鼐評曰:“目錄之序,子固獨優。”
1069年至1080年間,曾鞏“轉徙七州”,分別通判越州,知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曾鞏不論在哪裡為官,都能克己奉公,清正廉明。通判越州時,曾鞏發現在實行“以錢助役”的過程中,有官員中飽私囊。他立即下令禁止攤派,減輕人民負擔。知齊州時,他剪除惡霸,瓦解盜寇,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卸任時,百姓圍住衙門挽留曾鞏,他不得已隻得帶著傢人趁夜出城,赴任襄州。此後,在襄、洪、福、明、亳諸地,曾鞏治州一如既往關心民瘼,留下瞭造福百姓、善於治理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