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憶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兩岸小人物間斬不斷的千絲萬縷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清宮秘史:風流皇太極竟如此癡情與宸妃
原標題:後人憶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兩岸小人物間斬不斷的千絲萬縷
中新社石傢莊2月22日電 題:後人憶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兩岸小人物間斬不斷的千絲萬縷
作者 李茜 郝燁
百餘年前,晚清抗日保臺志士丘逢甲在廣東彌留之際仍心系臺灣,立下遺囑“葬須南向,吾不忘臺灣也。”百餘年後,臺胞邱世華循著曾叔祖父丘逢甲的足跡,從臺灣來到大陸成傢立業。“無論過往還是未來,兩岸小人物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任何人和事都斬不斷的。”
1864年生於臺灣的丘逢甲,祖籍廣東蕉嶺,1889年己醜科同進士出身,被當時的中國清朝政府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遂返回臺灣。甲午戰爭後,丘逢甲曾組織義軍抗日保臺,兵敗後離臺,回廣東蕉嶺定居,並在當地興辦教育,倡導新學,後投身於孫中山的民主革命。1912年病逝於廣東蕉嶺,臺灣建有“逢甲大學”以示紀念。
在長輩回憶和邱世華心中,先祖丘逢甲能文能武,功名卓著,並在臨終時仍心系臺灣。
上世紀80年代末,邱世華姑媽、丘逢甲的侄孫女丘秀芷開始在臺灣和大陸搜集丘逢甲的遺物、資料。
“如果一個大傢族沒人繼承祖先遺志,沒有精神上的統一,這個傢就散瞭。”邱世華說。有一次,為避免丘逢甲一塊題有“冬官第”的牌匾流落民間,丘秀芷曾拿出買房的積蓄收購此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