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品,何以深刻?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新中國成立前,陳毅元帥因何事特意向宋慶齡登門道瞭歉
就時間領會的深刻性而言,魯迅在中國作傢中可謂首屈一指,立於世界作傢之林也獨樹一幟。對時間流逝、時代悖謬、生命乖蹇加以凝望的作傢,比比皆是,而像魯迅那樣,對生命具有深刻內視,又與大時代須臾不離並直接刺穿時代黑暗的作傢,寥寥無幾。
“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瞭空虛”。《野草》作為魯迅中期創作的代表作,充斥著“空無的時間”和“充實的時間”的糾纏、沖突、乖離以及不可名狀的同一。
在《影的告別》中,影子不願跟隨人。因為有不樂意的東西在天堂、地獄以及將來的黃金世界,它不願去天堂,不願去地獄,不願去將來的黃金世界。它在“不知道是黃昏還是黎明”“不知道時候的時候”獨自遠行瞭,但它也沒有去所,於是“彷徨於無地”。
在《秋夜》中,魯迅寫到“小粉紅花的夢”和“落葉的夢”。前者的夢是“秋後要有春”,後者的夢是“春後面還是秋”。人們太熟悉“冬天到瞭,春天不會遠”,春天代表著美好,秋天則是肅殺,而魯迅通過花朵的夢和落葉的夢,花朵的時間與落葉的時間,為春和秋作出瞭新的定義,果實和葉片全然落盡的棗樹,幹枝“欠伸得倒很舒服”。主體一旦變化,悲欣頓時不同,而又有誰曾如魯迅那樣體味落葉的夢和幹樹枝的寫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