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大道歸於自心——我看老子的道德觀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吳王夫差與西施的故事介紹 夫差怎麼死的
大道歸於自心——我看老子的道德觀
文/李仲愚
老子之學,因其玄奧,使得上千註傢的闡釋,呈現出“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局面。本文願用“以經解經”的辦法對老子之學,作出自己的理解。
一、道的本體
老子本人,既被道傢學派奉為祖師,那麼,道的本體究竟是什麼呢?
一)心行滅處,言語道斷,理智、語言無法理解和說明其實體
道體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所以或指自然,而顯現宇宙本體;或示人生準則,展示萬事萬物發生、發展、轉化等規則,具有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本性。
我們看《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十四章);加上諸如“道者萬物之奧”,“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道尚無名”,“道隱無名”等,從各方面都說明,道體不可以感官和理智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