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大亨“教父”杜月笙為何沒有去臺灣?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山西:走進閻錫山故居
杜月笙(1888年8月21日-1951年8月16日),原名月生,後因國學大師章太炎建議,改名鏞,號月笙,典故出自“周禮太司樂疏”: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近代中國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也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以前我們看到的大多是被醜化瞭的杜月笙,筆者通過大量文史資料,試對杜月笙的淒涼晚年作一真實的披露,把他的是非功過,留給讀者評說。
1951年8月16日下午,一場強臺風帶來的大雨停止瞭,再過一天就是杜月笙的63歲生日,而他卻在這天去世瞭。死前他對女兒說:“我這一生是沒有希望瞭,你還有。”
杜月笙於兩年前離開上海來香港,1949年時,毛澤東曾希望他留在上海,蔣介石勸說他去臺灣,但他都沒選擇。曾經在上海灘叱吒風雲的杜月笙,這是為何呢?
1949年4月27日,上海春意盎然,正是“風吹新綠草芽青,雨濕輕黃柳條潤”的景致。可是四周隱約傳來的隆隆炮聲,打破瞭尋春人的悠閑心境。國民黨軍隊行色匆匆,一路擾民而去,明顯暴露出兵敗如山倒的恐慌氣氛,這座遠東最大工業城市,馬上就要回到人民的手中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