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票丨“丈夫許國,不必相送”! 淞滬會戰中不容忘卻的“冷門英雄”
文章分類:明朝
文丨林丹丹陳舒婷劉佳璇
上海市寶山區有一條“子青路”,很少有人知道,這條道路的名字和80年前一場血雨腥風的戰役有關。
1937年,日軍為達到“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目的,對上海周邊地區發起猛烈進攻,淞滬會戰爆發。9月,在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的集結下,在滬日軍達到20萬。
在30十餘艘軍艦的掩護下,日軍陸軍部隊對上海北部的寶山發起猛烈進攻,淞滬會戰期間震撼中外的“上海寶山保衛戰”開始瞭。
此時獅子林、吳淞間的聯系通道被敵打通,寶山城的中國守軍陷入重圍。奉命守城的98師第583團3營營長是黃埔軍校六期畢業生,28歲的姚子青。他率手下600名戰士,一面修補被炮火轟塌的城墻,一面阻擋日軍的數路進攻。
1937年9月7日,日軍坦克從東門城墻缺口處破城而入,日軍步兵隨即潮水般湧進城內,姚子青率餘部與日軍展開白刃巷戰,最終寡不敵眾,全營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