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是否加速明朝滅亡?
文章分類:明朝
鄭和,公元1371年生於雲南昆陽州今昆明晉寧縣)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傢庭,原名馬和,小字三保後又稱三寶),11歲時被俘進宮,後來當瞭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朱棣登基,念他有勇有謀,屢立奇功,便賜姓“鄭”,改稱鄭和,並提拔為內宮太監。鄭和於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7月11日)率領龐大船隊首次出使西洋。在漫長的28年間,鄭和船隊歷經亞非三十餘國,涉十萬餘裡,與各國建立瞭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完成瞭七下西洋的偉大歷史壯舉。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消除諸王勢力,充實軍事實力,開拓、鞏固邊疆,維護國傢穩定;在經濟上,恢復和發展農業、扶植工商業,使洪武時期的初步經濟繁榮在永樂年間走向興盛。強大的政治、經濟勢力,奠定瞭明王朝開拓對外活動的基礎。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奪取皇位後,始終沒有找到建文帝朱允炆,這在猜忌心很重的朱棣看來,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朱棣懷疑他逃到海外避難,恐怕他將來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蹤跡,以杜絕後患。還有一點是,洪武中後期,東南亞一帶許多國傢再沒有按期向明王朝納貢,這使朱棣感到天朝的宗主地位正在喪失,還有些地區的首領甚至阻礙、破壞中國官方與民間的對外海上貿易。這是朱棣難以忍受的。因此,一個宏大的計劃在朱棣腦際中出現,那就是派遣使節,打通海上通道,重建天朝威嚴,恢復和擴大對外邦交。朱棣的想法得到瞭鄭和等人的支持,於是他派鄭和與大臣王景弘特使出使西洋。所謂“西洋”,就是今日的南洋和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