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的傢風傢訓·鄭觀應:有一藝之長方可自立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自成滅明朝進北京後為何沒有最終統一天下?
在澳門有一處嶺南風格的四合院大宅——鄭傢大屋,這是近代中國思想傢鄭觀應的祖屋,在21世紀初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在鄭傢大屋正廳有一副對聯:“惜食惜衣不獨惜財還惜福,求名求利必須求己免求人”,時刻警醒著鄭氏族人具有“必須求己免求人”的自立精神。
如何自立呢?按鄭觀應的話說,世間上知識的門類太多,不可能博覽兼收,“善耕者不必善織,能讀者不必能商。但求一藝之精,可為世用,足矣。”1914年,時年73歲的鄭觀應自感身體不佳,預立遺囑,將房產、錢財分配給妻妾子女之後,特別叮囑子女們:“我知二十世紀覓食艱難,故定傢規,甚望我子孫各精一藝,凡子孫讀書畢業後及二十一歲後,不願入專門學校讀書者,應令自謀生路,父母不再資助。”這一傢訓與以往輕視技藝的傳統觀念大不相同,很有現代氣息。
鄭觀應是廣東香山縣人。香山離廣州不遠,又與香港隔水相望在近代西風東漸中領風氣之先,商業氛圍濃厚。所以,鄭觀應早年是循著“才不足於儒,則反而歸賈”的路子前行的。他在17歲“小試不售,即奉嚴命,赴滬學賈”,自食其力。為學好商務,與洋人打交道,鄭觀應本想進英文館學習英語,但因籌不到學費未能如願,好在叔父鄭廷江熱心地教他英語,打下瞭一定的基礎。隨著條件改善,他又到英國人傅蘭雅辦的英華書館讀夜班課,專門學瞭兩年英語。這對於鄭觀應日後成為一名成功的買辦商人並寫下《盛世危言》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