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告訴你,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大宋劉娥(2): 讓當初的丈夫, 繼承娘傢的香火
仁宗嘉祐元年1056),王安石由群牧判官調任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
這個職務屬於閑散職官,與王安石希望到地方廣闊天地、大有所為的意願相違。
他不願意留在京師無所事事的消磨光陰,苦悶之餘寫瞭一封《上執政書》,希望執政大臣改派他到東南地方上任職報效國傢。恰好時任執政大臣的是喜歡獎掖後進的歐陽修,見王安石主動請纓,索性成全。
第二年,王安石離開京師改任知常州。
宋時的常州,屬於欠發達地區。王安石第一次做州郡長官,就面臨職場新挑戰:常州“田疇多荒、守將數易”,人浮於事、官員隻知因循茍且。
一番調研之後,王安石決定從抓農業基礎建設入手,經過仔細勘測,準備在常州地方興修一條運河。如果修築成功,從此常州地方就會旱澇保豐收,使常州地方的農業生產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興修農田水利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可是他移文各縣調集民夫時,下面人不是拖延不辦,就是不予理會。就連頂頭上司也不支持他的工作,發文告知王安石,隻允許他在所屬地方征調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