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迅是一生的語文功課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假如郭松齡兵變成功,歷史將會怎樣?
讀魯迅是一生的語文功課
公輸於蘭
今年是文學革命運動一百周年。此時,我想起瞭魯迅。
我心目中能稱經典作傢者,不僅要有作品傳世,更要本身的修為和人生敘事精彩紛呈,可圈可點,乃至高山仰止。從這個視角望出去,中國近現代作傢中,唯魯迅先生獨尊。在中國受教育長大成人的,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讀魯迅是我們一生漫長的語文功課。小學讀《故鄉》的前半段,那個項帶銀圈手捏鋼叉刺向一匹猹的少年閏土,以及中學讀《故鄉》完整篇,手如松樹皮一樣粗糙神情麻木的老年閏土,像是通往我們心中魯迅明暗兩個世界的門。少年閏土伴隨著《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是偷著樂的童年美好。老年閏土伴隨《藥》《祝福》《阿Q正傳》,甚至《狂人日記》和《孔乙己》,是陰冷是灰暗,並且最終定格成我們心中魯迅的顏色。
長大後讀魯迅,讀到的是啟蒙者、鄉土小說傢、白話先鋒、文化學者、批評傢和思想者。這樣的魯迅若放在今天,應該是擁躉萬千的“網紅”。作為開創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先驅,《吶喊》與《彷徨》中,無論題材和文體構思,幾乎沒有一篇是一樣的。他專註挖掘國人集體無意識,引領整個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的主流。他輕描淡寫地把自己的這些作為,說成不過就是“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可是誰看不出其中的驕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