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開場卻草草瞭事的官制改革,憲政艱難遠超袁世凱那代人預想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東亞聯盟運動:汪精衛為瞭給自己的投敵行徑制造理論根據
如果說1900年至1911年之間,最為驚心動魄的不是日俄戰爭,不是廢除科舉,更不是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弄的兩場會操,而是驚動全國、為預備立憲做準備的官制改革,以及為預備立憲而做的各項工作。
可以說這一場預備立憲,為之後辛亥革命之後的憲政改革做瞭非常好的鋪墊。不過,也正是這一場預備立憲,讓清王朝徹底的壽終正寢。【歷史深處】這一期就和大傢一起回顧一下,預備立憲的前奏1906年的官制改革,因為1906年是丙午年,因此這場官制改革又被稱為丙午改制。
官制改革可以看做是清預備立憲的第一步,在清廷發佈的1906年9月1日發佈的“預備仿行憲政”諭旨中這樣說:“故廓清積弊,明定責成,必從官制入手,亟應先將官制分別議定,次第更張,並將各項法律詳慎厘定,而又廣興教育,清理財政,整飭武備,普設巡警,使紳民明悉國政,以預備立憲基礎。”
可以說清廷的這場預備立憲改革,從管制的改革開始。反過來講,晚清的這場官制改革,不簡簡單單是“優化機制,機構調整、冗員裁減”,清廷是希望通過官制改革,為之後清廷的中央帝制向仿照日本的憲政切換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