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清印制|董其昌仿宋元人縮本畫跋冊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漢族,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傢。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謚“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傢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董其昌書法上有“邢張米董”之稱,即把他與臨邑邢侗、晉江張瑞圖、須天米鐘並列;繪畫上有南董北米之說。莫是龍、陳繼儒提倡“南北宗”之說,即把“院體”山水畫與“文人畫”分為南北兩派。董其昌一生創作的書畫作品不可勝數,臨仿古人的繪畫和詩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在《畫禪室隨筆》中所說的“讀萬卷書”正是指一個人要想成為藝術傢,必須學習傳統,學習古人。他17歲開始學習書法時臨寫顏真卿的《多寶塔》,22歲學習繪畫時師法黃公望,以後又遍學諸傢,這種以古人為師的作法八十而不輟,伴其終生。他廣泛吸取對唐宋元諸傢優長,抉精探微,使其書畫取得瞭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這種面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則是青綠設色,時有出以沒骨,比較少見。他十分註重師法古人的傳統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和墨的運用上,有獨特的造詣。他的繪畫作品,經常是臨仿宋元名傢的畫法,並在題識中加以標榜,雖然處處講摹古,並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夠脫窠臼,自成風格,其畫法特點,在師承古代名傢的基礎上,以書法的筆墨修養,融會於繪畫的皴、擦、點劃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樹石、煙雲流潤,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他在天啟二年六十七歲時臨摹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采取青綠設色、水墨兼並淺絳的綜合繪畫技藝手法,充分表現出他的人物工筆精湛、山水風格獨特畫壇藝術自然傳承的巨匠魅力。他的畫風在當時聲望顯著,成為“華亭派”的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