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蘆草堂 • 過眼煙雲一一古書畫鑒學叢書.董其昌(節2)
拍賣正在進行,馬上加入,撿漏多多!!
“情懷”儒傢之源泉,“虛靈”道傢之本真,“空寂”禪修之妙諦。藝術源於宗教,源於哲學,禪與畫,一為宗教,一為藝術,原本而不同,自印度佛教傳入中土,禪亦與中國文人結下不解之緣並依存中國士人心境而形成獨特的中國佛學中的禪理,與藝術產生瞭無限的聯系,南朝詩人謝靈運的山水詩為我們留下瞭禪與藝術的痕跡,宗炳《畫山水序》中明顯地感受到此種氣息。禪與畫在禪與詩的基礎上為士人詩畫禪境的創作萌芽瞭心齋中的契約。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有一首五言詩,闡述瞭他在禪修過程中對“空”字的參悟,從而獲得禪境真諦。“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故宮博物院藏董氏山水冊一本其中有一頁題“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生後“生”改字為“空”)”。印證瞭山水冊頁中董氏在創作過程中“心性”與“物象”幻化交融而形成的“禪悅之境”。從而使這幅作品讓我們直觀看到並感受到藝術在表現過程中所蘊涵的“情懷、詩意、禪境”。縱觀此圖多作疏散之筆,圖中景物缺乏有機聯系,整個畫面截斷而又被突兀的懸崖飛瀑所充塞,山崖巨石老蒼濃鬱,樹無海風搖亂之象,月無映江流波之美,圖無空靈之秀,總之與詩意甚遠。但細品玩味,思翁匠心,或者說是畫傢有意分散景物而突出表現“海風”、“江月”可畫而無求,“不斷”、“還空”不可為而盡現”的意境,求一吟而知其心。此款由“生”易“空”,“生”亦是外象,海、風、江、明,“空”亦是“無”,“無”亦是佛禪之境。“空即色”,“色即空”,“本來無一物”的禪傢思想育化瞭董其昌對“狀難寫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境”字的把握,使“對境無心”,“無往為本”的禪心,化成“執著則空”“任運自在”的化境來描繪物象,筆墨運用,完成瞭藝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