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帝賜國姓尚方寶劍 鄭成功以反清復明為抱負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唐寅:桃花庵,種花,種詩,種人生
本文作者黃強
明崇禎十七年1644),鄭成功還在南京國子監讀書。南明弘光覆亡之前,回到福建。
【圖30,鄭成功】
隆武帝自奉甚儉,品格在南明諸君中是少見的優良,比較關心百姓疾苦,在南明諸帝中算得上較有能力的皇帝,如果在太平盛世,可能是為賢明的君主,可惜在錯誤的地點選擇瞭鄭芝龍錯誤的勢力,才使得他無所建樹,最終隆武朝廷的復國計劃失敗。
南明隆武元年1645)八月十七日,鄭芝龍帶兒子鄭成功覲見隆武帝。他讓兒子接近隆武帝的目的是伺察皇上的動靜。隆武帝一見到少年英俊,談吐儒雅的鄭成功就很是喜歡。因為鄭成功是大學者錢謙益的學生,隆武帝就向鄭成功問起對時局的看法。和藹、睿智的皇帝,更像一位慈祥的長輩,鄭成功沒有瞭緊張。“前車之轍,後車可鑒。崇禎皇帝在位時,官吏擅權枉法,置江山社稷安危不顧,致使民不聊生,國難不斷。官逼民反,百姓揭竿而起,形成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鑒於此,治國不在治民,在於治吏,官吏治好瞭,天下太平。”鄭成功的侃侃而談,讓隆武帝嚴肅的臉上漸漸出現瞭笑容,少有的笑容,在他看來,少年鄭成功的見解,遠比朝廷裡那些屍位素餐的高官要有觀點,有想法,有辦法。“那麼依你之見,除瞭嚴懲官吏之外,當務之急是什麼?”隆武帝向鄭成功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