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錘煉字句,惜字如金堪稱典范
文章分類:北宋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傢,他極力主張文章要精悍,語言要簡練。每次寫完文章,他都要字斟句酌,盡力刪去可有可無的字句,直至無一冗句廢字。
有一次,一位叫錢惟演的人在洛陽修瞭一座驛舍,請歐陽修、謝希深、尹師魯各寫一篇文章紀念。結果,謝希深用瞭700字,歐陽修用瞭500字,而尹師魯隻用瞭380字,並且敘事完備,結構嚴謹。歐陽修稱贊尹師魯寫得好,但又不甘落後,便提瞭美酒去拜訪尹師魯,向他真誠地請教文章精粹之道。而後又煞費苦心另寫瞭一篇,不但比尹師魯的文章少用瞭20多字,而且結構更加完整嚴謹。
據說,歐陽修寫《醉翁亭記》的時候,在開頭部分大費心思。最初,他把滁州四面的山都寫到瞭:“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一串文字。後來,經過反復斟酌,隻用“環滁皆山也”五個字,便把滁州四面環山的特點極其精煉地概括出來。
歐陽修做翰林院編修時,有一天和幾個編修一同出遊,適逢一匹脫韁的馬在路上狂奔,踏死瞭一條狗,他提議把這件事記下來。一位編修說:“這有何難?”接著順口說道:“有黃犬臥於道,馬驚,奔逸而來,蹄而死之。”意思是說,有條黃狗臥在道上,馬受驚瞭,奔馳而來,馬蹄把它踩死瞭。另一人接著說:“有黃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最後第三個人說:“有犬臥於通衢,臥犬遭之而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