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用文字和藝術的力量抗戰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管公廁和馬桶的蔣介石 感慨“天下無才”
郭沫若中)為《塞上風雲》攝制組送行抗戰爆發後,郭沫若別婦拋雛,喬裝回到祖國,積極投身抗戰大業。郭沫若對戰爭中人民的艱苦生活有深切的瞭解和悲嘆,他本人也有過痛苦和落寞,為此做出瞭巨大犧牲。盡管如此,他卻從未動搖抗戰必勝的信念。郭沫若的樂觀和堅忍,除瞭繼承中國傳統士大夫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外,更在於他對“把人當成人”信念的不倦追求。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戰爭。帶上武裝,在槍林彈雨中堅守陣地固然是最重要的反侵略方式;用文字和藝術的力量,凝聚民心,鼓舞鬥志,也是不可或缺的反戰力量。用當時的流行話來說,前者是武部隊,後者是筆部隊。眾多的學者、文學傢、音樂傢、戲劇傢、美術傢,都積極參加瞭這支筆部隊,很多人甚至付出瞭寶貴的生命。郭沫若是這支筆部隊的重要組織者,也是堅守時間最長、最為活躍、成果最為豐富的著名戰士之一。郭沫若創辦的《救亡日報》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