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召幸不放過寡婦——明朝殘忍的宮女"生殉"陪葬制度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計算機世界失敗的英雄——王安
明太祖創明“生殉”陪葬制
明代後宮中長期保留著以妃嬪、宮女為死去帝王作“生殉”的陪葬制度,這應該是從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明朝小史》卷3記載,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為他伺寢的40餘名妃嬪全部陪葬於孝陵(目前基本探明陪葬方位)。其後,明成祖朱棣的長陵也有從殉妃嬪30餘人,明仁宗的獻陵有7名妃嬪陪葬,明宣宗的景陵則由10名宮人“殉節從葬”。妃嬪殉葬時,其狀甚慘。明成祖死後,宮人殉葬者30餘人,全部逼其上吊自殺。為明宣宗生殉的10位宮妃中,有一人名郭愛,進宮不到一月,就被迫作瞭殉葬人。
明成祖一次處死宮女2800人
民間為何如此害怕選秀女?這主要是女子進宮能得到皇帝恩寵,被封為嬪妃者僅是少數,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更是難於上青天。大多數的宮人不過是侍候帝後的婢女,被迫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失去瞭父母兄弟和傢庭的歡樂,也失去瞭愛情婚姻的自由。宮女即使患瞭病,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醫治。宮女一旦累死或病死,便被送往“凈樂堂”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