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唐亂漢,她既不臟也不亂,卻沒人能看透,華夏百奇女子之鄧綏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面對遍地黃巾漢靈帝三招應對 張角在短時間內即告平定
鄧綏出自名門,祖父是東漢的開國重臣太傅兼高密侯鄧禹。父親官居騎羌校尉,母親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後陰麗華的侄女。
她天姿極為聰穎 。5歲時,太夫人寵愛她,親手為她剪發,老眼昏花,竟誤傷她額頭,她忍著痛,一聲不吭。事後大傢問她緣故,她說太夫人一番好意,如果呼痛,她一定會傷心。
6歲讀《詩經》,《論語》,提出的問題哥哥們都不能回答。父親便讓她讀男人讀的書。
自此,她慢慢長成一個很有主見,很有見地的女孩,傢裡有什麼事,父親都會聽取她的意見。
當時的大傢貴族,都以將女兒送入宮為榮,鄧傢也是如此。
十三歲,她被選入宮。即將入宮之時,她的父親去世瞭。
她請求為父守孝,放棄入宮。
她本可以不去守孝,她有哥哥,何況她又是女子,但她堅定地選擇為父守孝。這不僅源於她對父親的深愛,更源於她從小學習儒傢典籍,對儒傢教義的執著與遵循。
儒傢教義認為:“百善孝為先“。對守孝有嚴苛的規定。孝期三年,三年內,隻能吃素食,住在四處透風,漏雨的破茅屋中,睡在地上,隻能穿白色的孝服。
一個成年男性都無法忍受的艱苦生活,何況是一個才13歲的女孩。她的哥哥們也隻是作作樣子,隻有她循規蹈矩的執行,三年孝期滿,昔日貌美如花的鄧綏完全變瞭一個樣,黝黑憔悴,幹瘦如柴,連她的母親也不能認出她來,她心疼地抱著自己的女兒大哭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