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一個屋簷下,周瑜為何會嫉妒諸葛亮
文章分類:東漢
文|小河對岸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器量狹小、嫉賢妒能的角色。其屢屢欲致諸葛亮於死地,卻都計遜一籌,偷雞不成蝕把米。最終反被諸葛亮給活活氣死,並留下瞭臨終語: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這本身就存在一個邏輯漏洞。嫉妒源於一種競爭攀比心理,是在一定的系統范圍之內,能形成同向利害關系。而不同的系統,也就不會產生嫉妒。例如,楚王的寵妃絕不會嫉妒魏王寵妃的容貌,而隻會嫉妒楚王其他妃子的容貌。周瑜與諸葛亮就屬於兩個不同的組織系統,兩人並不效力於同一政權,又緣何能起嫉妒之心?
而《三國志·周瑜傳》中,壓根就沒有提到諸葛亮,更別說兩人鬥智之事。而周瑜不但不是器量狹小之人,反而性度恢廓,很得士眾之心。東吳副都督程普,曾以其年長,數次凌辱周瑜,而周瑜都不與計較,終使得程普敬服,並與人說道:"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曹操曾派蔣幹到江東遊說周瑜,蔣幹回來之後,對曹操說道: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劉備亦想離間孫權與周瑜,而對孫權說道:"公瑾周瑜)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可見,正史記載中的周瑜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有著雲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