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修身三字訣成就劉長佑完美人生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幸逢其時的莎士比亞與被遮蔽的湯顯祖
劉長佑雕像
1870年代,法國勢力入侵越南,先後擔任廣西巡撫、雲貴總督的劉長佑多次向中央上奏,稟明唇亡齒寒的道理,並提出如何合兩粵之力幫助大清藩屬國越南自強禦侮之計,這些措施洞燭先機,而且時隔幾年後都成為事實,然而,這些奏折多數被中樞機關“留中不報”。這正如趙烈文所說,一個政權失敗往往有土崩和瓦解兩種狀態,晚清之所以沒有土崩,而是“抽心一爛”的瓦解,實實是因為地方有一批知恥愛民,以道義相磨礪的士大夫官員。劉長佑便是典型的一例。
劉長佑親身經歷瞭創建楚軍-湘軍的濫觴到創建練軍-湘軍的終結這一全過程,為督撫數十年,功績卓著,深為百姓愛戴,卻常被官場非議,最後隻得到他昔日同事劉坤一“名教有完人,勛業文章皆末事”的稱許。
和其他湘軍將領不同,劉長佑不諳官道,卻又升遷最快,常居高位,屢受猜疑,卻又很快起復。但在修身上稱之為“完人”卻不為過,真正做到瞭“斷舍離”。
斷絕做官發財的欲念
在湖南新寧縣城,流傳著一句話:“隔墻兩制臺,對岸兩提臺”,小小的縣城一墻之隔有直隸總督劉長佑、兩江總督劉坤一;隔岸而住有安徽巡撫江忠源、浙江提督劉光才。嘉慶二十三年(1818 年),劉長佑出生在這裡,其父劉時華是個做生意的,平時稍微有點積累,就修橋梁、治道路,“建祠以祀節烈,設堂以收孤貧子女”,是個急公好義之人,又以孝敬長輩、愛撫子侄著稱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