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名人掌故——施耐庵白駒寫《水滸》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居然死在西夏王妃的手裡?
歷史上的鹽城猶如海中之舟,環城皆鹽場。在星羅棋佈的古鹽場中,白駒場是名盛兩淮的重要鹽場之一。鹽之興盛中滲透著鹽民之苦。白駒鹽場的鹽民張士誠率眾揭竿而起,橫掃東南半壁江山,揮寫蕩氣回腸之歷史的壯舉,不僅使這位鹽民中的傑出代表在中國古代下層人民的抗爭史中留下瞭精彩的一筆,也使這個取名於《詩經》中“皎皎白駒”的偏海一隅的彈丸之地,印入瞭歷史的記憶,更因之造就瞭一位絕代奇才,成就瞭一部曠世巨著,這便是施耐庵與他的《水滸》。
施耐庵曾在《水滸》中這樣描寫水泊梁山:“楚州南門外,有個去處,地名喚做蓼兒窪,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四周港漢,前後湖蕩,儼然梁山泊水滸一般。” 這塊位於淮安南部的地方,其實正是施耐庵當年著書之所,也就是張士誠起義屯兵的小陽山、得勝湖,即今大豐市白駒鎮西郊花傢垛。歷史上,這一帶水網密佈,蘆葦茂密、煙波浩渺,其神秘幽邃、撲朔迷離的幻境般的自然環境正和《水滸》中描寫的“縱橫河港一千條,四方周圍八百裡”的梁山氣勢相仿。即使身處今日的此地,依然可以感受到濃鬱的“水滸”氣息。
如今,在施耐庵故居的朱漆大門上書有施耐庵身前的自撰聯:吳興綿世澤,楚水封明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