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殺老領導,陳友諒令人寒心,朱元璋卻讓人暖心,什麼情況?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從天而降的皇位:泰定帝是如何繼承皇位的?
陳友諒稱王稱帝的時機不當,方式也不妥。他是踩著天完政權最能打仗的將領趙普勝,和皇帝徐壽輝的屍體上位的。都是同一陣營的人,血腥味太濃,把人心搞散瞭。
陳友諒塑像圖註)
趙普勝多次阻遏瞭朱元璋勢力向西擴張,是天完政權的軍事支柱。至正十九年1359年),陳友諒為掃除自己上升道路上的障礙,設計忌殺趙普勝,自立為漢王,直接導致趙普勝所屬部隊或投奔朱元璋,或離心離德。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陳友諒是在兔子滿地跑的情況下,卻早早地把走狗烹瞭。從這一點看,陳友諒在政治上完全不合格。
過瞭僅僅一年,陳友諒又殺掉瞭徐壽輝。徐壽輝曾是陳友諒上級的上級,天完政權的皇帝。他有兩大優點,一是長得很帥,面相不錯;二是脾氣很好,人緣不錯。徐壽輝盡管沒什麼真本事,但作為凝聚天完政權的象征不可缺少,這面旗幟倒不得。陳友諒可不這麼想,他對於每天要向這個無能的皇帝請示匯報感到很憋屈,因此在攻取太平後的第五天1360年6月16日)就將其殺害,而且手段極其殘忍,派人用一副近200斤的大鐵錘把徐壽輝砸得腦漿迸裂。隨後,陳友諒讓人匆匆沖掉血跡,在進軍途中迫不及待地舉行瞭登基儀式。如此匆忙又“簡樸”的登基“大典”,極不莊重,也不威嚴,讓陳的文武大臣和廣大官兵不得不從內心裡懷疑他做皇帝的“合法性”,威權大大降低,政治上嚴重失分,造成部下離心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