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落後齊國說再見的齊桓公,究竟是如何玩過火的?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扁鵲說,這六種人最難治,趕緊看看有你嗎?
齊桓公成為霸主而後就玩得很是過,當霸主當得久瞭,往往就會不顧及別國之感受,在諸侯國中橫行無忌,即便對周天子也沒有實際的尊重之意。雖說史書中說齊桓公高齡見到周天子的使者也要參見和下拜,可是這樣的行為無非是表面功夫,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到處打仗,這顯然並非都是天下之意,這就不可避免的產生瞭周天子和諸侯國對齊桓公乃至齊國的疑懼。
《論語》載:“天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周天子的衰微,禮樂征伐大多自諸侯出,在齊桓公時代這已經是屬於大潮流。打仗要花錢,既然大傢要一起去打仗就都要花錢,就像今天我們看到的所謂聯合國軍,齊桓公就要向各國征發徭役和收取貢賦,這些徭役和貢賦最終並沒有歸集到周天子,而是被齊桓公的軍隊們揮霍一空。齊桓公九合諸侯,就是發號施令瞭九次,這本該是屬於周天子的權利。
《禮記》載:“庭燎之百,由齊桓公始也。”在周人的概念中,庭燎就是在宮廷中點燃柴火炬,以接待夜間來訪的朝臣,天子的規格是享受百燎,上公是五十,侯伯子男是三十。齊桓公隻是諸侯而已,膽敢用百燎,這本身就已經是僭越瞭。後世便稱“後世襲之,是失禮從齊桓公為始。”齊桓公作為尊王攘夷的春秋霸主,是最早開始破壞禮樂制度的君侯。即便是曾經接受過齊桓公的扶持的周襄王,也對齊桓公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暗地裡也在采取各種方式來削弱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