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危機處理中的信義選項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越王勾踐亡國後並沒有臥薪嘗膽,被歷史書騙瞭
公元前681年,齊桓公與宋、陳、蔡、邾等國組成聯盟,幫助宋國平定內亂。本來隨國也在邀請之列,但它沒有按時抵達會盟地。齊桓公一怒之下,出兵滅瞭隨國。魯國立即出兵幹涉。 很多年來,齊、魯兩個鄰國一直將對方視作假想敵。就在幾年前,魯國還插手過齊國的王位之爭,現在又為一個小國公然撕破面皮。齊桓公決定好好教訓它一番,調轉槍口攻入魯國的境內。戰爭進行得很順利,齊國軍隊攻城略地,魯國守軍三戰三敗。再往前推進幾十裡路,就將抵達魯國都城。 魯國精銳部隊喪失殆盡,又無險可守,隻好派使者前來求和。齊桓公打開魯莊公呈上的國書,上面的措辭極為懇切:魯國願意以齊國駐軍的地方為界,並承認齊國的宗主國地位。 這是一個諸侯能做出的最大讓步。齊桓公喜形於色,自己的政治目的已達到,沒必要再趕盡殺絕。他答應與魯莊公簽訂停戰條約,並將舉行一個隆重儀式。 三天後,魯莊公和大將曹劌來到簽約處柯地,老遠就望見趾高氣昂的齊桓公。他呵呵冷笑一聲,摸瞭摸腰間的佩劍。終於來到齊桓公身邊,趁他不註意,魯莊公一把抓住他,迅速拔出寶劍。齊桓公的脖頸上,瞬間感受到來自劍鋒的冰冷。 “你要幹什麼?你應該知道這麼做的後果。”齊桓公還故作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