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莊子與三古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越王勾踐竟沒有臥薪嘗膽?千年故事隻是傳說
孔子好下古 老子好中古 莊子好上古
漢人以為古有三:五百年為下古,又五百年為中古,再五百年為上古。又有以上古為巢居時代者,不一而足。
孔子自雲“信而好古”“好古敏以求之”。其言必稱西周,“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至老仍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所好之古,惟周也。故曰:下古。
老子言必“小國寡民”“使人復結繩而用之”。“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考古學謂“結繩而用”當在夏之前,此堯舜之時矣。故曰:中古。
莊子及其徒力主“巢居”“與麋鹿共處”,即回復至類人猿之世。其雲:“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名)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烤火)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農之世,臥則居居,起則於於安然自得狀),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故曰:上古。
餘曰:孔子以周之德為“至德”;老子在孔之後,又以“小國寡民”為至德;莊子在老之後,又以“巢居”、知母不知父母系氏族)、“不知衣服”“與麋鹿共處”為“至德”。所好者,愈後愈古,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