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破匈奴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英明一世的秦惠文王,為何一定車裂商鞅?
戰國時期烽火連天,經過瞭兼並戰之後,隻剩下七個大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之中,秦、趙、燕三國邊境與胡人為鄰。趙國北邊和匈奴接界。前309年,趙武靈王時期,下令國中推行“胡服騎射”,進行瞭一系列改革,軍事力量逐漸強大,屢敗匈奴等北方胡人部落。但是,到瞭惠文王、孝成王時期,匈奴各部落軍事力量逐步恢復並強大起來,他們的騎兵數量很多,又很精銳,趙國軍隊無法與之抗衡。匈奴不斷騷擾趙國北部邊境,趙惠文王便派李牧帶兵獨當北部戍邊之責。李牧是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智勇雙全,他長期駐守北疆的代郡和雁門,抵禦匈奴入侵。
為瞭有利於戰備,李牧首先爭取到趙王同意,自己有權根據需要設置官吏,而且本地的田賦稅收也全部歸帥府,用作軍事開支。針對趙軍和匈奴軍的特點,他深思熟慮後采取瞭一系列的軍事經濟措施。他將邊防線的烽火臺加以完善,派精兵嚴加守衛,同時增加情報偵察人員,完善情報網,及早預警。
李牧考察當地實際情況,靈活設置官署。市場租稅都充當軍費,用在士兵身上,每天都殺幾頭牛犒勞士兵。他讓軍隊練習騎射,小心準備烽火,大力運用間諜,並且訂立規定,命令士兵:“匈奴騎兵來時,要迅速進堡自守。有敢擒拿匈奴的,斬首!”因此,當間諜偵知匈奴騎兵進犯時,烽火臺立即舉火報警,李牧從不迎戰,而是及時堅壁清野,讓軍隊收好畜產退入堡壘中堅守。匈奴每次吃瞭閉門羹後隻得無功而返。像這樣過瞭幾年,人畜都沒有傷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