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屈原投江而遭後世詬病的楚頃襄王熊橫真實的一面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孫臏減灶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文/餘道金
【作者簡介】餘道金,筆名語哲,獨立撰稿人,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新華網上榜作傢,信陽市雜文學會副會長、浉河區作協副主席。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表小說、散文、評論等文學作品及縣域經濟論文,散文《老人與荷》《長淮春色秀》收入多種名人名作,中學生讀物;目前主要從事文學、雜文時評、財經評論寫作。
原題《一捆柴薪作龍椅,楚王熊橫信陽圖強記》
公元前279年,秦國發起全面攻楚之戰,一戰徹底將楚國從戰國七雄行列淘汰出局。彼時楚軍四倍於敵,還處於主場,在本土作戰,卻大敗於秦軍。這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秦楚鄢郢之戰。戰爭結局,楚國喪失國都和大片國土,楚頃襄王熊橫帶著殘兵敗將和文武官員、皇親貴族流掩於信陽之北的城陽城。
說起這次秦楚鄢郢之戰,最初的導火索蓋因楚頃襄王一時憤起而引發。
楚頃襄王,楚懷王之子,羋姓,熊氏,名橫。後世對楚王熊橫評價負面居多,其實也不夠客觀。當然,楚國此戰喪失半壁江山,熊橫作為在任楚王負有直接責任,是他熱衷詩詞歌賦、出遊圍獵,昏庸奢靡、疏於國政的必然結果。楚國面臨秦國吞並的“三難”“五患”危機,不僅三閭大夫屈原、謀臣莊辛當面直諫瞭,連十二歲的少女莊侄也緹竿攔車忠告過他;但熊橫接班時的楚國已經國勢江河日下,也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