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現代科學意義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失傳的“扁鵲醫書”四川古墓出土 34劑藥方涉酒
老子 現代科學 宇宙生成論 物質構成論 有無相生論一部獨具特色玄奧難懂的《老子》,歷世以來,研究者多從哲學社會科學的角度去探秘,殊不知其中有天文學、物理學、生命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諸多論述,若與現代科學掛鉤分析,實在非常吻合,令人嘆為觀止!一、宇宙生成論老子在第十四和第二十五章中說:“視之不見名曰微,聽之不見名曰希,捪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隨之不見其後,迎之不見其首。”“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惚恍”是什麼樣子呢?就是一種似有非有、似無非無的狀況。難以言說,難以描狀。所以老子說“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按伽莫夫“宇宙大爆炸”①理論,宇宙大約在150憶年以前,所有物質都集中到一點,這個點叫做“奇點”,有極高的溫度,溫度又極度升高,發生瞭大爆炸。這“奇點”之說,與老子“混而為一”之說,何其相似?老子說“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這“一”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