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為什麼大道虧損才有仁愛?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觀點|屈原的“依附人格”,被尊瞭兩千多年
文/李大華
莊子認為,人們最大的毛病在於自以為是,豈不知自己所謂的“是”,其實有很大的局限,未必就真的“是”,這種片面的認知會貽害對於大道理的認知,所以,真正的知,也就是真知、真理,是那種超越是非界限的。在《齊物論》中,莊子說道:
“古代的人,他們的知是達到瞭極致的。什麼樣的極致呢?認為世界的原初是沒有任何物質的,這就是極致的、窮盡的、無以復加的認識!比這個認識次一等的,是認為有物質,但沒有界限與分別。再其次的是認為物質有界限和差別,但沒有是非。是非之間清楚瞭,那麼‘道’就有所虧損瞭。道一旦有瞭虧損,那麼仁愛也就成立瞭。道之所以虧損,仁愛之所以成立,真的有虧損與成立呢?還是真的沒有虧損與成立呢?如果有成立與虧損,就如同昭氏鼓琴瞭昭氏,名文,琴師);如果無成立與虧損,就如同昭氏不曾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