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崇禎辦掉魏忠賢如此簡單?
文章分類:明朝
先說結論:魏忠賢不過是朱傢皇帝的一條狗,天啟皇帝寵信他,他就成瞭九千歲;崇禎皇帝要他死,他就得死。就這麼簡單。
回到問題,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明朝權力制度限制,二是魏忠賢自身問題。
我先把魏忠賢當時的主要實權官職列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督主。這兩個官在明朝後期權力制度中,分別是僅次於皇帝的權力最高決定者和監督者,所以魏忠賢能飛黃騰達,權傾天下,但也是這個制度使他在被清算時毫無還擊之力。這是怎麼回事,讓我慢慢說來。
明代建立之初,為加強皇權而廢除宰相,但隨著國傢發展,各種朝議繁瑣的事情越來越多,越來越雜,而皇帝的精力又有限,便設置瞭兩個輔助皇帝辦公的部門,這兩個部門就是明代的最高權力中樞,“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的內閣和司禮監。自正統開始這兩個部門分獲得“票擬”權和“批紅”權,類似於國傢決策的擬定權和批準權。明中後期它們具體分工則是內閣將各部大臣奏議公事先行“票擬”,由秉筆太監代勞皇帝“朱批”決定可否,“然內閣之票擬,不得不決於內監之批紅”。
天啟年間,這魏忠賢由於深得皇帝寵信,擔任的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並獲得瞭這“批紅”的實權,他便能夠從中上下其手,變成瞭代行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後的決定權。
但魏忠賢終究不是真皇帝,他的權力不過來源於這朱筆所代表的皇帝的權威,是沒有根基的權力。一旦沒有皇帝的許可就無法使用,否則就是“矯詔”,依律應判處死刑。
對應的像司馬懿這樣的權臣,他的權力則是背後控制的軍隊以及門閥士族的支持;同樣權傾朝野的唐朝宦官俱文珍,權力來源則是他背後實際控制的神策軍;而明代的禁兵由禦馬監控制,魏忠賢所屬的司禮監是沒法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