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好傢風:陶淵明傢族的傢教故事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東晉皇後褚蒜子一生三次垂簾聽政 武則天慈禧比不瞭
一個偉大的母親,對一個傢族的傳承,意味著什麼?
東晉時,有位母親姓湛,她的故事被載入《晉書·列女傳》。一個故事是“截發延賓”,說的是風雪之夜,來瞭客人,但傢裡一貧如洗,沒有什麼可以招待客人的,於是湛氏就鍘碎睡覺用的草墊子,拿來喂客人的馬,又暗中把頭發剪下來,賣給鄉人,置辦菜肴,招待客人。另一個故事是“封壇退鮓”,她的兒子做小官時,分管漁業,有一次,兒子托人把一壇公傢的醃魚送給母親。湛氏問明情況後,原封不動退回,並附上書信說:“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拿官傢的東西送給我,這樣不僅對我沒好處,反而增加瞭我的憂愁啊。”
“封壇退鮓”資料圖圖源網絡)
這位瞭不起的母親湛氏,培養瞭一個瞭不起的兒子——東晉時期名將陶侃。
陶侃出身貧苦,少年喪父,在陶母的悉心教誨下,養成瞭好學、勤奮、清廉的優秀品質。陶侃從軍30餘年,多次平定戰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他“喜文辭,行文如流”,名篇有《遜位表》《祖國賦》,著有文集二卷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