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因為鉗制言論而被推翻,可是像他這樣的帝王絕非隻有一個!
文章分類:西周
西周的國王裡面,留下千古罵名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另一個就是不愛聽逆耳之言的周厲王。
周厲王這個人做事十分霸道,最不愛聽群眾發牢騷。他從諸侯國衛國找來一個姓衛的巫師,組成瞭一個龐大的監聽班子,專門收集並舉報官民中對於朝廷的不滿言論。對於那些被舉報的人,周厲王的辦法就是兩個字:殺頭。
雖然說“民不畏死”,但周厲王的淫威還是嚇到瞭國人。對此,司馬遷在《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裡有這樣的表述: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當時的周朝人民見面不敢打招呼,在路上見瞭熟人隻能互遞眼色。
看到反對的言論被打壓瞭下去,天下一片和諧聲,周厲王高興瞭,於是找來大臣召公自誇說:“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召公也沒客氣,直接告訴周厲王說:“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產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