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水金:何為“天籟”?莊子對生命本質的思考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趙括紙上談兵還妄自尊大, 終究還是害人害己
近年以來,受西學東漸的時代大潮之沖擊,中國傳統的一切學說,無不遭受西方學術思想的洗禮。尤其20世紀中後期,此風愈演愈烈。而無論是研究中國哲學,抑或研究中國文學,皆不能不讀《莊子》。於是,近世以來,莊子文學與莊子哲學之研究,“客觀”與“主觀”,“唯物”與“唯心”,“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以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雲雲,不一而足。一部《莊子》,被肢解得面目全非尚在其次,更為重要的是,滋生瞭幾代中國人浮躁淺薄、曲學阿世、希旨用世的惡劣學風。古人失望於今人,今人愧怍於後人者,莫此其甚也!不過,近年來,風氣似乎有所轉變,學人已經逐漸意識到,在以知識論為背景的西方思想體系的牢籠之下研治國學,終有隔靴搔癢,不著是處之感,尤其是莊子研究,有過之而無不及。
南昌大學國學院院長程水金教授
“天籟”,是莊子《齊物論》中與“人籟”、“地籟”相對而立的概念。然而,自郭象、成玄英以至於當代註莊論莊者,對於“三籟”之關系及其比喻意義,歧解紛呈,而得其正詁者寥寥。本文擬就莊子“天籟”的比喻意涵及其相關的哲學問題,略作探討,以就正於方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