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去秦國面試,為何不開宗明義直言“霸道”之策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蘇秦原來是戰國最成功的推銷員,不賣別墅可惜瞭!
商鞅也叫衛鞅,是衛國的庶出公子,標準的貴族啊!可是戰國時期,儒傢禮制已然土崩瓦解,貴族身份已不重要,要想有大作為,唯有實力。
商鞅先是在魏國國相公叔痤的門下當個中庶子跑腿兒,很受器重,公叔痤病重後欲將鞅推薦給魏惠王受拒,商鞅認為魏國已無用武之地,必須另謀出路。就在這個關頭,西邊的大國秦國發出瞭求賢令。衛鞅得以入秦,在壁臣景監的推薦下得到瞭秦孝公的面試機會。可前兩次面試,以失敗告終,他向秦孝公獻“帝道”和“王道”的治國思想,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很失望。第三次,商鞅才拿出看傢本領的“霸道”治國思想,與秦孝公徹夜相談。那商鞅為什麼不開宗明義直接獻霸道之策,而是要冒著被驅逐的風險,三獻其策呢?我認為原因有三:
首先,為瞭試探秦孝公。
我們都知道,商鞅是法傢的典型代表人物,據史書記載,鞅年少好刑名之學,那也就是從小就研習法傢思想。前兩次推薦帝道王道,是順道試探一下秦孝公的想法。你想,萬一你國君是個堯舜禹類似的人物,我一來就給你講霸道、法治,豈不對牛彈琴。經過前兩次的試探,商鞅對秦孝公的真實想法已瞭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