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的身體素質究竟有多強,竟然能夠逃脫管仲的奪命之箭?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爆笑段子系列(八)買什麼套,我著急抱孫子呢
《史記》載:”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帶鉤是什麼呢?在春秋戰國時代,帶鉤就是貴族或者武士們系在腰帶上的掛鉤,往往用青銅鑄造,主要是裝飾作用。根據史書的說法,齊桓公小白在管仲的暗殺行動中,本來很有可能就已經死掉瞭。為什麼如此說呢?“射中小白帶鉤”,這就是說明明是射中瞭的,隻是弓箭頭被帶鉤所阻,緩沖瞭弓箭的力道,齊桓公小白因此而躲過一劫。那麼,這支倒黴的弓箭到底有多麼大的力道呢?史書中說:“小白詳死,管仲使人馳報魯”,這支弓箭所發揮的作用,至少還是非常驚人的,否則齊桓公小白也不至於立馬裝死,引得管仲信以為真,派人到魯國去報捷。而小白難道沒有一點疼痛感,當然不會。
古代的弓箭之作用,跟近現代的子彈的作用差不多,都是可以遠距離攻擊的厲害武器,殺傷力都極其驚人。在網絡上有一種對比,說的是按照7.62毫米子彈手槍為例,基本初速度可以達到300M為秒,而正常的弓箭的速度則是50-90米/秒,兩者攻擊特別是進入人體後會形成致命性的傷害,相差主要是在距離遠近上,一般來說50米內手槍的破壞效果大於弓箭,而要高於50米的話,手槍的破壞力則要低於弓箭。弓箭的最大優勢是無聲無息,管仲暗殺小白之時,必然是潛伏在某個不容易被發現的角落裡,與小白之間有著一定的距離。假想管仲若用的是手槍暗殺小白,也許在槍響的片刻之間,也就是說轉瞬之間而已,小白極有可能在當時就已死掉,而後的齊國霸主之業也該是公子糾和管仲促成。